七夕佳节,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的小“情侣们”发甜瓜。你被甜到了吗?刘晓密摄
消息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属于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系全球首例,再度确诊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来源:中新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近日正式刊印了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是在前期总结武汉市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与疫情流行趋势关联性的论文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数学模型评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高传染性和高隐蔽性两大传播特征。(来源:新华网)
新发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通过在实验室小动物身上进行活体实验,美中两组科研人员发现,在鼻腔滴入候选新冠疫苗可起到免疫效果,且可能比传统注射疫苗方式更有效。研究人员表示,鼻腔接种方式的发现能使人们自行滴入疫苗,从而使得疫苗接种更为方便易行。(来源:科技日报)
植物细胞膜(绿色)与叶绿体(橙色)相联系,图中背景的亮点代表两者之间传递的信息。艺术设计者:ToyiMatos,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供图
●中国科学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rosalozanoduran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一条链接细胞膜与叶绿体的重要信号传递途径,在植物感受到病原体威胁后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应。该研究揭示了植物蛋白如何与细胞膜相关联,并在感知病原体存在时,它们又如何从细胞膜转移至叶绿体内部,“警告”叶绿体有威胁存在。紧接着,叶绿体通过“逆行信号传递”过程,将这些信息传递至细胞核,从而调节抗病基因表达,激活防御以对抗入侵者。(来源:科技日报)
纯科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25日医院获悉,该院曹务春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合作,对覆盖我国27个省市6大蜱虫种类的组样本进行深度测序,首次阐明了我国6大广布蜱种的基因组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以及病原体分布特点,为深度研究蜱及蜱媒传染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源与重要理论依据。(来源:科技日报)
看天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4日,古巴首款本土候选新冠疫苗“主权01”启动临床试验,这是拉美地区首款本土研发并开展临床试验的候选新冠疫苗。据悉,“主权01”已在5月至8月间顺利完成动物实验,在24日至明年1月11日的临床试验阶段,研究人员将对名年龄在19岁至80岁之间的志愿者注射该疫苗,试验结果将于明年2月发布。(来源:新华网)
热带雨林的干旱可能对鸣禽造成的后果。图片来源:MartinandMoutonetal.
●美国科学家团队发布一项生态学报告称,委内瑞拉和马来西亚的热带鸣禽在干旱期间会减少繁殖——平均长期生存率更高的物种减少得更多。这些结果表明,寿命长的物种或能通过减少在这些年份里的繁殖,缓解胁迫性气候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研究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来源:科技日报)
大观园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监测结果显示,目前青海湖畔普氏原羚数量超过只,小羊家族正在逐步壮大。普氏原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恶化,目前青海湖环湖地区是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来源:新华视点)
●25日,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报称,该保护区科研监测人员借助全境野生动物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在整理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图像数据时,发现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鸳鸯在保护区内野外成功繁殖,据专家透露,这是广东省首次记录到野生鸳鸯繁殖,也刷新了鸳鸯在国内繁殖位点的最南线记录。(来源:央广网)
编辑:张爽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