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高质量发展,经济是基础,产业是支撑。
素有“赣粤门户”之称的定南县,曾经依靠丰富的稀土、钨资源,形成“一矿独大”产业格局,稀土、钨产业税收比重最高峰时达到60%。但随着资源储量下降和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年前后,全县稀土产业出现“断崖式”下跌,年产值下降了66%、年纳税下降87%。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端导致的抗风险能力弱、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逐渐暴露,粗放式发展路子难以为继。年,恰逢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如何培育新动能、实现经济发展稳量提质,是摆在新一届党政班子面前的一场“大考”。
理念转变引领发展“蝶变”。换届以来,定南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顺应发展潮流,以产业为突破口,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实现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年,“一矿独大”产业格局得到根本性扭转,稀土、钨产业税收比重下降到11%;与年相比,纳税万元以上企业从3家增加到14家;电子信息首位产业企业由23家增加到60家;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2%、37.8%;GDP年均增长8.9%,年增速列全市第2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4.3%,比年提高3.2个百分点……面对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问,定南以产业“大转型”破题,闯出了一条量质双升的发展新路。
开启“湾区思维”,因时因势描绘产业兴县新图景
追溯定南的发展史,总是绕不开“开放”二字。
赣深高铁的建成开通将为定南对接通入粤港澳大湾区增速
打开地图,地处赣粤边境九连山脉中段的定南县,就像在群山谷岭之间散落的“星光”,在茫茫碧绿色中散发着零星亮光。
庆幸的是“山水不分家”,山林多的地方必定河流交错,作为一县两水系的定南县,一头连赣江一头连东江,历史在竹筏上划出一条“开放之路”。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机遇。对于身处赣粤边际的定南而言,对接融入大湾区建设,机遇百年一遇。
借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无疑有助于定南实现腾飞。那么,如何把潜在的机遇转化为现实发展红利、将短板转化为新的增长点?
面对发展大考,定南决策者开启“湾区思维”,以跳出定南谋未来的思维格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大的改革力度,举全县之力对接融入大湾区的建设。
思路决定出路,一条以产业为路径的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在定南开启。
在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起点上,定南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开放、生态、幸福定南”发展定位,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机遇,决定以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户外运动、总部经济等六大产业,塑造县域发展的新优势。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坚持高端化、集群化思路,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智能制造,提升产业链水平。
——做强新材料产业。抢抓国家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布局“一园一基地一实验室”平台,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创建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争取将定南港、定南物流产业园纳入赣州国际陆港“一港多区”发展体系。
——打造文旅品牌。深入实施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用好加快旅游发展33条政策措施,吸引、签约一批优质文旅项目落户定南。
——升级户外运动。深入推进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建设,全面推进足球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足球之城”。
——做大总部经济。坚持“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形成稳定的税源支撑点。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过去的三年,定南成功演绎了经济实力“大跨越”、产业发展“大转型”、项目投资“大增长”、开放水平“大突破”、生态环境“大改善”、群众幸福指数“大提升”的美丽蝶变。
保持实干定力,扬优成势开创产业发展新格局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牵好它,着实不易。
定南工业园区设施日益完善、规模不断壮大
想要把产业发展的这篇文章写好,定南决策者非常清醒,唯有充分了解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增强招商引资实战经验,扎实推进简政放权,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方能把“干就干好”的进取精神落在实处。
成立深圳、广州、惠州、东莞定南商会,注重发挥在外乡贤作用,大力开展商会招商、以商招商,并根据形势变化,提出“四不走四走”的理念(即不走以数量论英雄的老路,走以亩产论英雄的新路;不走拼资源、拼政策的老路,走优环境、强服务的新路;不走单打独斗、不成链条的老路,走集群化、产业链招商的新路;不走全民招商、一哄而上的老路,走专业招商、“三请三回”的新路),精准发力、招优引强,持续掀起了招商引资热潮。年换届以来,累计引进产业项目个,投资金额.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30亿元以上项目3个,单个项目最大投资额80.48亿元。
推行“一窗办”改革,定南建立同类事项“一窗式”受理、“一网式”审批、“一档式”管理的审批运行机制,实现审批事项精简至69项,是全市县级审批事项最少的县。
围绕服务企业发展,定南县领导干部明确了“干部就是企业的后勤部长”的行动共识,对在建项目实行项目蹲点制,要求问题不过夜、达到目标值,形成“一点就通、有令就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氛围。三年多来,实施重点项目个、完成投资.75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期间的3.9倍、5.2倍。新增入规企业4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
然而,在研究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产业方面,对于定南而言,不是单纯地让某个时期的经济指标上去,而是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规划。在抓产业、谋项目的攻坚克难中,定南将在时光轴上镌刻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
可是,要在绿色发展的理念当中找出路、想办法、破难题并不是那么容易。针对森林覆盖率达83.05%以上的绿色生态优势,定南迈出的第一步在密林、在深山、在成片成片的万亩生态果园和油茶林。
年冬,“第一届生态定南万人徒步节”在各方举办方的精心筹备中第一次让深藏密林之中的定南“绿色瑰宝”全方位大规模的向世人展示,此刻的定南犹如待出阁的“姑娘”,面对突来的几千名“慕名者”,略显紧张,酒店、餐饮、农特产品瞬间火爆全城。
此刻,初尝甜头的定南决策者们再一次陷入了思考,调研、座谈、走访……随着越来越多的资讯和信息涌入脑海,坚定的目标愈加清晰,让足球运动与教育相结合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等问题、打造精品原生态徒步道、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现代观光农业、挖掘客家文化,保护与开发莲塘古城……一系列组合拳在五大新发展理念当中找到路径。
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有着年历史的定南瑞狮,进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导演组视线,于年10月1日晚荣登国庆70周年盛典,在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向世界展示定南客家文化魅力。而定南足球更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多次考察及支持下,先后两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先后多次实地采访报道。
逐梦的过程是永不停歇的,随着以足球、生态徒步为主的户外运动产业体系的完善以及以瑞狮、客家民宿、客家美食、乡村民俗节会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的崛起,“高铁经济”所带来人流的不平衡“危机”正逐步化解。年,全县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96亿元,与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55.27%和84.66%;累计引进总部经济企业37家,税收贡献占22.6%。
如今,一个个关联六大产业的项目抢滩进驻,未来的定南,必定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途中浓墨重彩的留下一笔属于自己的“开放”故事。
坚持久久为功,乘势而上担当对接融入大湾区“桥头堡”
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犹如澎湃浪潮席卷而来。由此催化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竞合维度之变方兴未艾,发展速度之争胶着难分。
互联网、大数据助力智慧定南城市建设
谁抢先开启发展新境界,谁就能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造点。这是一个必须乘势而上、勇立潮头的新时代。对尚未撕去“欠发达”标签的定南而言,加速赶超,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产业的培育壮大不能一蹴而就。身处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区交融”地带,定南决策者的思路非常清晰:六大产业既是路径也是目标,只要方向正确,就全力奔跑。
——以云模智造项目为引领,引入3D打印、区块链、物联网、云模币金融支持等元素,打造集云计算与物联网、网上订单与实体规模化生产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功能园区,建设华南地区有影响力的智能精工模具城;做大做强智能助残科技城、高端音频产业园;启动建设智慧健康产业园。
——依托精细化工产业园、芳纶新材料基地等平台,大力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努力打造服务大湾区产业发展的特色新材料基地。
——积极融入赣州全国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布局,深化与大湾区沿海港口合作,加快建设功能全面的物流集散中心,构建与大湾区无缝对接的物流网络。
——启动全国首个第四代复合型动物园艾尼摩神奇世界项目建设,推进岿美山全域旅游示范镇、鹭溪客家文旅综合体、怡鑫水上乐园、柴泉农逗庄园等项目建设。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加大礼亨水库、莲塘古城等文旅项目招商推介力度。
——以打造“足球之城”为目标,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运营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建设2个足球示范镇和14个足球村。结合文体旅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研学基地,打造大湾区的生态“康养谷”和休闲“运动场”。
——支持县内龙头企业发展总部基地,并以更优的政策、更优的环境、更优的服务,引进和培育优质总部型企业。支持引进各类基金、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争取引进金融科创小镇,打造新的金融企业总部。
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东风,定南正全面挖掘交通物流、绿色生态、特色产业的潜力,与大湾区谋求深层次合作,打造大湾区的“智造谷”、“物流港”、“后花园”、“人才圈”、“试验田”,努力向高质量发展更深处挺进。(特约记者叶兴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