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设计正在从传统领域,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设计与人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正在被重新认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在满足现代生活的条件下设计出尊重民族文化习俗、创造地域性景观的少数民族聚落,是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位于泰国东北部Surin省的Kui族村落,通过建造“大象世界”这一建筑空间,拯救了村庄原本面临消亡的命运,同时也保护了村庄的传统习俗文化。在利用建筑设计活化地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上,Kui村的“大象世界”这个案例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大象在泰国有着特殊的地位。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其母亲梦见白象后诞生的,因此,泰国以佛教为国教,视白象为镇国瑞兽,象征昌盛吉兆。大象是皇室典礼的一部分,历史上曾作为战争动物帮助国王征战四方,现在,大象还可以帮助人们开荒、筑路、伐木、搬运重物外等。泰国人尊重这种动物,并与其建立起了独特的关系,再加上大象的性格温顺,人们和大象如同是亲密的伙伴。在Kui族村落中,这一关系体现更为明显。
库伊族(kui)是泰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在过去的数个世纪中,族人一直同大象生活在一起,从出生至死亡,难以分割。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森林,遭到了大面积的毁坏。依赖于森林环境生活的库伊族人和大象们,开始流离失所,为了生存,一些族人不得不带着大象,在旅游城市游荡乞讨,或在森林营地劳动,直到他们生病和死亡。
为了将族人和大象带回到他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当地政府开设了一个名为“大象世界”的项目,这个项目包含了库伊族村庄的重建、医院、既有寺庙和墓地的维护、文化庭院、景观塔以及大象博物馆的建设。
文化庭院,人与大象的游乐场
“大象世界”项目基地为一片干旱的高地,距河流4公里,其中文化庭院占地平方米。建筑师将庭院的屋顶置于较低的位置,和周围的村庄相映成趣。
走到巨大的屋顶下,则进入了一片宽广的文化空间,这里可用于举办娱乐、文化活动和人类和大象的宗教仪式。
1.5m厚的屋顶则面向中心,且有一个巨大的开口,使得来访者身处其间时,并不会感到空间的压抑,反而是开阔且流通之感。
为了给生活在这里的头大象提供水,设计师在庭院旁边挖了一个雨水收集池,而挖出的立方米土壤变成了6个土堆,将庭院的三侧进行了围合,并将第四侧留空,以给大象和来访者提供合适的入口空间。
建筑师将土堆的起伏坡度控制在1.2m到4m之间,来呼应起伏的自然地形。同时,这种特定自然场景的模拟,不仅形成庭院的一个类似于圆形剧场的空间,还是大象的游乐场,帮助它们降低体温,驱除昆虫。
用来加固土堆的是来自距离工地40分钟车程的玄武岩。众所周知,当玄武岩开采到地下水位时,水就会涌出,形成一个水库。因此,正是由于该项目的建设,才让当地又多了一个水库。
在土堆的顶部,建筑师设计了六排混凝土长凳,一共可以为名游客提供座位。同时,建筑师还点缀设计了42个混凝土树池,营造出一片屋顶花园,在提供遮阳空间的同时,又为大象提供充足的食物供给。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还考虑了可持续设计的可能。施工形成新的水源,滋润干涸的土地。Kui族人也就可以在这里行新一轮的树木种植,以进一步固化当地的水源,让森林重获生机。人与大象的纽带将成为可持续未来的催化剂。他们将和祖先一样,又可以在同一个屋顶下共同生活。
观景塔,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
红砖观景塔高28米,宽8米,长14米,位于“文化庭院”与森林的交汇处,远远望去似乎从地面发芽生长出来一样。
观景塔的基座是椭圆形的,并在一侧突出锐角,以此来减小风的强度并发散来自太阳的热量。通过柱子和梁的排列,立面形成了80x80cm和35x90cm交替开口的形状。
核心筒位于塔楼的中心,为钢架楼梯,在减少阳光直射的同时,也不会阻挡观者一览周边景色的视线。
在塔楼的顶部,高低不一的柱子让人产生一种建筑消失在空中的错觉。
设计师采用xx50mm大小的粘土砖包裹混凝土结构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这种本地材料的运用也是对本土文化的复兴。粘土砖是由当地在新建水库时挖出的土制成的,具有较强的储水性。
这座塔不仅可以为贫瘠的土地恢复水分,还可以为辅助树木播种。当地有种叫做阿皮通的树木,其种子形状像直升机螺旋桨,从塔顶撒下借助当地每小时29-38公里的风速,种子最远可以传到半径20米的地方,在下落的地方会长出一棵新的树。待树木长成后,森林将回归土地,而这座人造建筑将淹没于自然,只剩顶柱消失在空中,届时,大象和人类将能够再次生活在他们的森林里。
普通的瞭望塔似乎总是在催促游客,催他们快点向上攀登,一览美景后就匆匆离开。然而,这座瞭望塔却鼓励游客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花费时间去感受风和浏览周围的风景。
从塔上往下看,人们可能会思考大象与人类之间的共存:这些有着人类和大象的房屋、人类和大象的墓地,都被森林所包围,还有每天都在旁边小径经过的库伊族人及其大象。
大象博物馆,人和动物“与爱共存”
大象博物馆作为大象世界的一部分,希望帮助Kui族人和大象重回他们的故乡,并确保适合大象的生活环境。这里不仅要展示展品,而且倾听和体现当地村民和居住在这里的多头大象的声音,包括长期以来的家庭关系对动物的残酷虐待的反对,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建筑师认为博物馆并不是供人们缅怀过去的,而是一个当地人可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的地方,同时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因此教导人和动物“与爱共存”是该项目的总体主题,希望能让游客了解大象与泰国东北部人民的密切联系。
这座由手工制作的粘土砖砌成的博物馆建筑包括一个供大象玩耍的区域、一个研究中心和教育设施。
灵活的博物馆由一系列与现有地形融为一体的拱形墙壁组成。在空旷的基地上,高低各异的弯曲墙面生长而出,形成一个覆盖的开放式空间网络,如同将建筑打开以迎接大象大小的游客。倾斜的墙面相互交错,形成将游客引入室内的间隙。
博物馆四个展览馆分别开设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庭院。有些充满了小水池,有些充满了红土,就像外面的风景一样。不同比例的室外路径,庇护空间和开放式庭院使人联想到该地区的各种元素:从大象,人类,他们的房屋,人们沐浴的池塘到嬉戏的大象喜欢的泥土浴,不一而足。
为了展现太阳下的生活,阳光是博物馆设计中的必要元素。部分房间和道路充满明亮的阳光,另一些则相对昏暗。光影在一天中随太阳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庭院和外墙可以供展览使用,而展廊内则设置座椅,人们可以坐在这里休息,观看室外发生的活动,反思人与大象的共存关系。
博物馆建造使用了超过万块陶土砖,材料来自当地土壤,采用世代相传的技术手工烧制而成。对于缺少工作机会的城镇来说,项目的建设过程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工作岗位和收入,同时提高了经常被忽视的本地材料的价值。同时也让Kui族人,大象,以及Surin的人民重回自己的土地,为他们喜爱的大象重塑尊严。
“大象世界”项目的每一个区域,无论是kui村、东富丁国家级保护林、门河、池河、池塘、道路、巴阿江寺、大象墓地、观象塔、文化庭院,都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大象博物馆代表了与大象一起生活了多年的当地人的“心声”,包含他们一起经历的艰难困苦、贫穷、无家可归、分居以及被外国人指控虐待大象,最后重新团聚的每段记忆。
“大象世界”这个建筑空间通过建筑,传达出了人、大象、树林和水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如今,这个曾经被遗忘的kui村已经成为一个生态旅游景点,为该地区创造了收入,而项目本身也为族人们创造了就业机会,振兴了当地社区经济。
文章素材来源gooood景观设计、设计联、建日筑文等平台,由睿途旅创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154.html